``` Highlights 1. 365 天《創業日記》連載完成,全網粉絲近 8,000 2. DankoPeng.com 上線,開始建立個人品牌 3. 開設多場 VibeCoding 課程,學習社群累計 500+ 4. 深耕香港市場,為企業交付 數位化轉型 方案(網站改造/流程自動化/社媒內容輸出),推出 AI 外貿訂單管理工具 OrderMan 5. 拓展內地市場,成為 省廣集團(002400.SZ) 的技術供應商,為出海企業提供整體數位解決方案 ``` ### 親愛的朋友、創作者、與正在數位轉型的企業夥伴: 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 2025,我會說: **「把創業公司當作品,把社交媒體當舞台,把每天當一次小型發佈。」** 這一年,我在 Threads 上連載了365 篇《每日創業日記》,記錄我創辦一人公司「DANKO AI」的全過程,把從 0 到 1 的全部猶疑、探索、修正與落地,原樣留檔。日記不是為了「記錄有多忙」,而是為了逼自己每天交付一個能被驗證的增量:今天我具體推進了什麼?哪個假設被證偽?下一步的口徑怎麼定義? 當這些問題每天都必須回答,恐懼會縮小,路徑會變清晰,理念就不再漂浮在空中。 ## 一、DANKO AI 的理念:用 AI 重新理解商業 AI 技術帶來效率,但真正釋放產能的,是人不再被重複勞務綁住,能把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創造上。這也是 DANKO AI 的品牌基調: **以人為本+自由+理解+可落地**。 在我看來,AI 不單是一項技術,而是一面放大鏡,讓我們重新看清商業的底層邏輯:價值、連結、創造與信任。 我們先說清楚相信 AI 能做什麼,再把這份相信折疊進能用、好用、願意持續使用的產品與服務。 我們相信,技術的進步不是取代人,而是讓人更自由地思考、更清楚地理解、更真實地創造。 ## 二、今年的五個里程碑(不是「戰報」,是信任的來源) - **完成 365 天《創業日記》連載,全網粉絲近 8,000**。這不是流量的勝利,而是可信度的累積:當大家每天都看見你在推動什麼、如何判斷與取捨,信任感自然會發生。很多企業與學員,就是從日記開始認識我。 - **DankoPeng.com 上線**,嘗試建立個人品牌,集中呈現技術文章、課程活動資訊、經驗案例分享。 - **多次開設 Vibe Coding 課程**,建立Youtube免費教學頻道,推動 AI 編程普及化,學習社群破 500 人。我把課程鎖定在 AI 編程的基礎概念與實作習慣——教的不是「一分鐘做出產品的神技」,而是「如何構建一個能長期進步的工作流」。500+ 的學習社群,是我最珍惜的資產之一:互助、共學、長期主義,在這裡不再是口號。 - **深耕香港本地市場**,從方案到落地的數位化轉型。數位轉型不是 PPT,而是流程、表單、庫存、對帳,乃至權限與審批。把 AI 放進既有流程、讓今天的表現客觀好於昨天,這是我對「落地」的基本定義。今年還在香港為中小企業推出了 OrderMan.cc 這樣的「小切口、真改善」產品。 - **拓展內地市場**,成為省廣集團(002400.SZ)的技術供應商。以香港為技術與合規基地,協助內地中小企業「走出去」,以 AI 輔助編程與標準化工作流,快速構建兼具多語系與跨區域合規的全球化門戶網站。這套「立足香港、服務內地、鏈接全球」的架構,獲得省廣集團認可,並簽下首張合作合同。 ## 三、從日記到方法:把一年濃縮為可複用的五個原則 - **先人格,後產品**:一人公司(或小團隊)的第一個產品,就是創辦人自身。當外界能從你的文字、節奏與取捨,看見穩定的價值觀與審美,產品才會被賦予靈魂與方向。個人品牌是長期複利的起點。 - **邊學邊做**:不等「學會」再動手,而是在學習 AI 的同時,實作構建一個項目,這樣學得最快,讓 AI 學習從理論變戰場。 - **先節奏,後宏圖**:週與月,是最小可管理的時間單位。以小週期疊代大目標,比一次性規劃完美藍圖更真實,也更能承受不確定性。365 篇日記的本質,不是記錄熱血,而是固定節奏、對抗焦慮。 - **穩定優先,酷炫其後**:在產品與企業合作中,可用性>可維護性>合規>再談創新。這不是保守,而是對用戶與夥伴的尊重。當底盤做穩,創新才不會成為一次性的煙火。 - **以人為中心的設計**:每一次設計,都從「人」開始:誰在使用?要完成什麼?如何減少他的認知負擔?技術是路徑,不是目的。當我們讓人更自由地創造,技術的價值才會顯現。 這五個原則構成了 DANKO AI 的工作方式和品牌基調: 以人為本+自由+理解+可落地。 它不是口號,而是一種日常決策的秩序。 在每一個專案、每一行程式碼、每一次溝通中, 讓技術回歸人, 讓節奏服務於創造, 讓商業更清楚、更自由,也更有人味。 ## 四、今年幾個難但值得的選擇 ### 1. 從 Python 轉向 TypeScript:為了長期的秩序與擴展性 我曾經是 Python 的忠實擁護者,但是今年我做出了一個艱難但關鍵的決定——放棄原本已完成一半的 Python 專案代碼,全面轉向 TypeScript。這並非一時的技術偏好,而是出於對未來架構的長期思考。 TypeScript 的靜態類型與全端一致性,讓我能在 Cloudflare 的現代雲端環境中構建更穩定、更可觀測、更易維護的基礎架構。這個轉換過程痛苦,但它讓 DANKO AI 的技術底盤真正與現代網路部署節奏對齊。 ### 2. 從 「一人創業工具」 到 「數位都市」:重構產品,重構思維 最初的產品想法是做一款「一人創業工具」,但在不斷的迭代與 AI 對話中,我逐漸意識到,未來的商業態勢可能不止是「一人創業」,而是「人人需要建立網路資產」。 數位都市 因此誕生——它不只是個產品,而是一個概念的進化: 讓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「數位都市」。 這次重構不只是介面或功能的更新,而是產品靈魂的再定義。 ### 3. 從 AI 工具到 AI 生態:從功能到連結的轉變 早期我追求的是打造「更聰明的 AI 工具」; 如今我更關心「AI 如何連接人與人、產品與產品」。 DANKO AI 不是提供工具, 而是追求一個能讓創作者、企業與技術彼此共生的生態。 從孤立的應用到相互呼應的系統, 我選擇了更慢、更難,但可能更有未來的那條路。 ## 五、一些具體的畫面(這 365 天裡最難忘的瞬間) 📱 那一天我按下「發佈」 那是 2024 年 11 月 2 日的下午。 我拿著手機坐在書桌前,Threads 的發佈框還開著, 文字很簡單—— 「今天是我 50 歲生日,也是我啟動 #SoloBizChallenge 的第一天!」 我看著這行字,指尖懸在「發佈」鍵上整整五秒。 那一刻,我其實沒有準備好。 只有一個念頭:「如果我不現在開始,就永遠不會開始。」 當我按下那個鍵,心裡有一種奇怪的安靜。 我不知道接下來的 365 天會發生什麼, 但我知道,從那一刻起,我必須每天交付一個「可以被驗證」的增量。 🌍 深夜的雲端部署 凌晨三點,我推送了一個新版本的 Cloudflare Workers。 終端機閃過綠字,然後頁面順利跑起來的那一刻, 那種安靜的成就感,沒人分享,但我笑了。 那不是「上線」,而是「存在」。 一人公司沒有掌聲,只有那一行「✅ Success」的提示音, 像是在對我說:「繼續前進,你離夢想又近了一步。」 👥 課堂的驚呼 我永遠記得那位學員第一次上線網站的瞬間。 她按照我提供的模板, 一步步在 Cloudflare 上部署了自己的第一個網站, 還親手建立了 D1 資料庫與 R2 儲存後端。 當她看到頁面成功載入、資料能被正確寫入時, 發出一聲驚呼:「oh!真的看到我的網站了。」 那一刻,我彷彿看到了一位新的創作者的誕生! ## 六、謝謝你,和我一起把「可能」變成「可複製」 我在 50 歲生日那天啟動了「一人公司」的挑戰, 一年後的今天,它成長為 DANKO AI 的雛形。 感謝所有在 2025 年給我回饋、點贊、轉發、催更、甚至批評的人; 感謝把第一個專案交給我的企業夥伴; 感謝把第一次 AI 課程體驗交給我的朋友們! 你們給的是連結帶來的信任。 如果你是創作者,想把內容創作、AI 與商業化整合成一條可運行的工作流; 如果你是中小企業,想用最小成本把 AI 放進真實的流程; 如果你是國際夥伴,願意把你的需求與我們的雲上基建結合起來 —— 來信吧:Hello@DankoPeng.com 我會親自回覆。 讓我們在 2026 年,繼續 用 AI 重新理解商業, 讓技術成為人的助力,而不是人的枷鎖。 一步一記錄, 一步一交付, 把每一天,都當成一次小型的發佈。 ### 祝好! —— Danko Peng DANKO AI 創辦人 2025.11.2
DANKO AI 2025 年報
•一人創業


